
國內服裝企業供應鏈急需改革
據了解,在剛剛發布的去年年報中,森馬、美邦等服裝企業自上市以來首度業績大滑坡。在行業步入寒冬期后,今年,服裝企業將從供應鏈、多渠道清庫存、門店管理等層面重整戰略。不少企業將改善、提高、優化供應鏈看做企業升級轉型的一部分。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向個性化、多元化發展,服裝企業亟待擺脫桎梏,從批量制造轉向定制化生產。
“少而精”一直是奢侈品品牌奉行的生產原則,定制化、個性化似乎是奢侈品品牌營銷中司空見慣的手段,除雄厚的資本基礎外,它們還擁有互通協作的設計團隊、服裝制造者以及營銷企劃。
消費者對服裝需求越個性化,越顯示出服裝生產需從批量生產轉向品種多樣、個性、特征鮮明的小批量、定制化生產的趨勢。不過,小批量、定制化生產增加了服裝企業供應鏈的匹配難度。
“上架周期縮短,生產周期加快?!痹诟邚姸鹊墓w系中,服裝品牌需及時追蹤目標消費客群、隨時應對服裝產品需求的不確定性,調整生產計劃。服裝企業在短時間內難以打破標準化生產慣性,不過這卻是服裝品牌減少庫存、提高效益最需經歷的轉型之痛。
快時尚巨頭ZARA以“款多量小”的生產模式,成為我國服裝品牌競相效仿的對象。據了解,ZARA的戰略要求供應鏈各環節需持續地推出各類型、式樣的新品。ZARA經營的是“時裝”,消費者可以從ZARA中找到最新、限量供應的新品。通過快速設計、快速生產、快速運送、快速上新,ZARA達到了7天的貨品更新周期。
在實現了生產供應鏈的提速、改變后,服裝企業能否將產品快速地分銷到各區域市場上,取決于供應鏈的配送環節。事實上,ZARA的快便是建立于此。據了解,為確保各類款式服裝不會在總部停留太久,ZARA服裝在送達分銷中心后,以每小時6萬件的速度進行分揀,以1-2天時間運送至各零售終端。據統計,ZARA歐洲門店可在24小時內收到貨物,美國門店需要48小時,日本門店則在48-72小時之內。
相比ZARA的快,本土服裝品牌卻一直安于緩慢的配送現狀。據了解,本土服裝品牌各環節配送需要經歷數月時間。數據顯示,在服裝整個生產銷售中,5%的時間用于加工制造,95%的時間卻在等待加工、運輸等。
服裝品牌的影響力、營銷策略、設計研發以及終端銷售決定了服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銷售量,供應鏈即是為了增大銷售量、實現高業績而優化、建設。如果供應鏈不是從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來建設,該供應鏈也就被視為無效。優秀的服裝企業需具備設計研發與供應鏈整合雙重能力。設計研發是根本保證服裝品牌在一年內推出千種新品;供應鏈整合則是關鍵,讓服裝企業在短時間低成本下實現最大化盈利。
目前,國內服裝品牌抓供應鏈的基礎即是提升設計水平,打造品牌本身素養和深化品牌文化。國內服裝品牌難以虜獲消費者“芳心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品牌形象、特色?!跋M者多以選擇能體現自身身份地位的服裝,品牌商需注重服裝與消費者生活方式、消費理念的貼合,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向他們傳遞的生活態度及文化?!?